言语障碍儿童语言表达的语言情境干预要点有哪些?

2018-10-15
206

一、自然的隐性情境干预

自然的隐性情境即儿童在幼儿园的日常环境中,进行平时的教学活动以及生活的各个环节。其实,幼儿园的日常环境中蕴含着巨大的教育契机,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和儿童交往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自然的言语干预,有针对性地增加言语障碍儿童进行口语表达的机会。

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对言语障碍儿童进行干预。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言语障碍儿童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或者重复别人的回答等,在其回答完毕后给予肯定和鼓励,树立言语障碍儿童的自信心,切忌在集体面前以批评或嘲笑的口吻指出儿童的言语障碍。此外,教师在日常生活及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语言榜样和示范作用,并且对儿童不断进步的表现给予认可和鼓励,使言语障碍儿童愿意讲话和交流。

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的小细节增加言语障碍儿童口语表达的机会,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教师请言语障碍儿童帮忙传话,如帮老师问问小红她的小汽车在哪里?

  (2)当言语障碍儿童需要某物品时,请他说出物品名称或在他完全表达清楚后再给予物品。

  (3)偶尔说错话让言语障碍儿童纠正也是增加其说话机会的手段。

二、个别教育计划指导

根据儿童言语障碍的类型及严重程度,制订个别计划对其进行干预。在个别计划中应设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的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对待不同类型的言语障碍儿童要用不同的态度。

  (1)对待口吃儿童,教师要采取接纳的态度,并教育普通儿童不要嘲笑、不要模仿口吃儿童,要尊重和接纳他们,帮助口吃儿童消除自卑心理。当教师和口吃儿童交谈时,要鼓励他不慌不忙地讲话,不要过分关注儿童讲话时存在的困难,而应该注意倾听儿童想要表达的内容,对儿童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偶尔的无口吃现象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

  (2)面对构音障碍或声音障碍儿童时,教师则应关注其口语表达存在的错误并及时给予示范,让儿童意识到自己在发音、音调、音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3)针对音量过小的儿童,教师应该提供一种轻松自然的说话情境,锻炼儿童在集体面前讲话的勇气。这类儿童通常是由于害羞胆怯而不敢大声说话,所以开始时设置的情境人数不宜太多,以后人数可以逐渐增多。